抗磁质呢是相当于电子的轨道磁矩的变化引起的
现在我们来看铁磁质,铁磁质的特点
它里面的M相当的大,它很特别,M很大 而M和H一般不成正比关系
甚至于也不是单值,那么实验表明 M和H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它跟磁化的历史是有关系的,那么
铁磁质的M和H、B的关系通常是通过实验来测定 那么这一条是M和H
的曲线 这是起始磁化曲线 这条是B和H
的曲线 这两个曲线是有点相似,但是不完全一样
对吧,不完全一样,那么我们说对于 起始磁化曲线,那么Ms
和Bs就叫做饱和磁化强度
和饱和磁感应强度,也就是你磁化 你不可能外磁场增加它一直就增加
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不增加了 就这个值了,再怎么加大
外磁场,它的磁化强度也不会增加 当然,Bs也不会增加
这个Bs是跟Ms、H都是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说这条曲线我们要认识
它叫起始磁化曲线,这起始磁化曲线是 指铁磁质从没有磁场
没有被磁化,一直到被磁化到饱和磁化状态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还是单值关系,就是M和H或者B和H
之间还是单值关系,这是起始磁化曲线
那么这时候M、H和B、H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一般情况是非线性、非单值的,所以咱们可以 看到在这条曲线上是单值的,但是是非线性的
而它们相应的μ呢,是这样的一个值 当μ达到最大以后它会减小,所以这个μ值
是一个和H是有关联的,而且它有一个起始的μ值
所以说相应的μ值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
下面还要介绍一个铁磁质有关的磁滞回线 我们说起始磁化曲线以后
比如说它磁化到最大,我假如给它退磁
那么它能不能沿着把外磁场变小,它会不会沿着原来的道路回到0呢
不可能,就会有剩余的磁化强度,就刚才那个吸铁环我们说
外磁场撤销以后它还有磁化强度 对吧,那么这个磁化强度实际上就是剩余磁化强度
所以外磁场变小 它不是沿着原来的轨道走到0,而是沿着另一条路径
一直走到这个地方,当H是0的时候,它的M的值是MR
也就是说外磁场完全变到0以后
这个铁环里面它应该还有剩余的磁化强度
那么你想要让它磁化强度变到0怎么办呢
矫枉必须过正,我把外磁场
给它变从反方向增加,反方向增加的话
这个叫什么呢,比如说H一直加到反方向加到C
Hc,那么到Hc的时候呢 这个剩余磁化强度就变没了,到0了
如果是铁磁质内部,我磁化以后我退磁退磁 退到让它为0的时候我必须加上
反向的磁场,这反向磁场叫做什么,矫顽力 这个名字很形象,你很顽固我来矫正你
我矫正你,所以你不是不变为0吗?我就让你变成0
这就是矫顽力,这个起的名字是很形象,所以说 这一段就是矫顽力H
Hc,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M和B的变化
总是落后于H的变化,那么这种现象我们叫作磁滞现象
这样的曲线我们叫磁滞回线
为什么呢,你看它到了变0了,我再反向增大它又到反向饱和
再退磁它又到反向的剩余磁化强度 再增加到正的矫顽力,它变0了
再加大它到这,最后它走了一个封闭的 一个曲线,这条曲线我们叫它磁滞回线
M和H如果不加什么手段,那么它就是这样
所以呢,起始磁化曲线只是在铁磁质被磁化从0
到磁化强度有一定的磁性的时候的这条曲线,那么其余的
你如果退磁它不可能退到0,铁磁质要求不高
没有太多定量的东西,但是呢,你一定要对这些东西
有所认识,比如什么叫铁磁质,它的特点是什么
那么这张图上这个地方标出来的MR是什么 BR是什么,Hc是什么,那么
这条线是起始磁化曲线,这个都应该清楚 所以我们说这些都是描述性的,比较好记
我们可以看到M和B总是落后于H,为什么? 因为介质当中有一些杂质
那么它不可能让它完全按原来的道路走 不可能,这个当中就会有磁滞损耗
因为有磁滞现象,那么有磁滞呢就会有损耗
那么这磁滞损耗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说当铁磁质在交变磁场作用下
反复磁化是由于磁滞效应
磁体要发热散失热量,那么这种能量损失叫磁滞损耗
大家都有经验,比如变压器,你给它加上交流电它会发热的
那么变压器里面是什么,是铁芯,铁芯是铁磁质
所以呢,它肯定有磁滞损耗,那么这磁滞损耗
在B--H图中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
代表在一个反复磁化的循环过程中
单位体积的铁芯内损耗的能量 这磁滞损耗,这磁滞回线
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意义,B和H图里的磁滞回线
它反映了单位铁芯内损耗的能量
这个面积代表了损耗,当然磁滞回线越胖的
曲线下面积越大,损耗就越大 它当然越瘦的呢,曲线下面积小,损耗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