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策略的角度來看,有時候關鍵不僅在於你做了什麼, 還在於你做的事情是否有讓其他的賽局參與者知道。
其他人的知與不知,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行動與決策, 因此,有些事,做了就必須要讓別人知道。
有一個很經典的賽局,叫做懦夫賽局,
故事很簡單,兩個小太保,逞兇鬥狠,他們要比賽誰的膽子大。
方法是兩個人在一條直線上各開一輛車,
然後面對面急速對開,準備對撞,
在這個過程中誰先把車子掉頭撇開,誰就是懦夫,是輸家,
會成為被嘲笑的對象,而沒有把車子撇開的人就成為英雄。
但問題來了,如果兩個人都保持直行以至對撞,
最後兩個人都會喪命,反過來說,如果兩個人同時把車子撇開, 兩個人都是懦夫。
這兩位小太保的偏好是這樣的, 他們當然喜歡當英雄勝過當懦夫,
然後呢,當懦夫也總比喪命死掉要好。
因此,如果你必須要參加這個賽局,你會怎麼做?你可能需要先判斷一下你的對手會怎麼做,
如果你預期對手一定會直行不讓, 那你該做的最好是及早掉頭撇開,
這樣你雖然會成為懦夫,但是你可以保住自己的一條小命, 當懦夫好過失去性命。
相反的,如果你知道 對方早晚會把車子掉頭撇開,那你大可以放心直行, 當英雄比當懦夫要好。
換句話說,在這個賽局中,你需要去判斷
對方會怎麼做,你預期對手的做法會影響到你的策略選擇。
但是反過來了,對手知不知道你的做法也會影響到 他的策略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你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確保自己成為英雄呢? 如果對手是理性的,他的思路和你一樣,
那就只要能讓對方確認你一定會直行不讓, 他應該就會知難而退,自己先把車子掉頭
撇開,來保住他的性命,但是你要如何傳遞這個訊息 去改變對手的認知?或許有一個方法是
你在發車之前,先把你的方向盤弄鬆, 等到雙方開始對著彼此開車之後,你就把你的方向盤拆下來,
這樣你就相當於承諾了自己一定不會把車子掉頭轉開,因為你已經沒有方向盤了。
但是,這個策略要有效,你不能只是自己安安靜靜地
把方向盤拆掉就好了,重點是你必須要讓對方知道。
如果你拆了方向盤,對方卻不知情,他以為你早晚會掉頭,最後你們兩個會相撞, 你想逃都沒辦法了。
但要怎麼讓對方知道呢? 你拆了方向盤,再把方向盤丟出窗外,並且讓對手看到,
透過這個動作,對方知道你再也無法轉向, 那麼他自己就會放棄。
這就是為什麼在許多賽局當中 光是創造事實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讓別人看見、 知道, 這才是重點。
我們來看一個歷史上的例子,秦朝末年的巨鹿之戰,
諸侯聯軍消滅了秦軍主力,并留下了破釜沉舟這個經典的成語。
當時秦將章邯剛剛戰勝項羽的叔父項梁,
項羽急著為叔父報仇,奈何楚軍的主帥宋義
遲遲不肯發兵,於是項羽刺死了宋義,自命為主帥,
準備去攻打章邯,在出兵的路上,項羽率領楚軍經過了一條江 叫漳水。
《史記·項羽本紀》是這樣記載的,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
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 無一還心。
渡過漳水之後, 項羽命令士兵鑿沉船隻,打破鍋子,也就是所謂的破釜甑,
並且燒掉房舍,然後只攜帶三天的乾糧,
目的是切斷楚軍自己的退路,以示拼死一戰的決心, 最後果然在激戰之後,贏得這場戰役。
後人解讀這個故事,常常都把重點放在破釜沉舟
這四個字,可是《史記》的記載裡面還有一項叫燒廬舍,
這會有怎樣的效果呢?燒房子的煙如果被敵軍陣營或是他們的探子看到,
會帶來什麼改變與不同?事實上,如果我們讀歷史 會發現很多不同的國家、
民族 大家都有自己的破釜沉舟的故事, 而且每個這樣的故事裡面都在燒東西。
西班牙的科爾特斯 在抵達墨西哥后,準備攻打阿茲特克王國。
科爾特斯把船燒掉,防止船員逃跑,并堅定軍心。
亞歷山大大帝在攻打波斯的時候,也同樣使用過燒船策略。
穆斯林將軍齊亞德在西元 711
年攻打西班牙的時候, 燒毀所有的船隻,並且向士兵發表演說,
告訴他們,你們已無處可逃,只能往前進攻。
在一個又一個這樣的例子裡面,我們看到燒船 燒房子,萬一給敵軍看到,會怎麼樣呢?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簡化的情景,兩軍對陣, 雙方可以進攻,也可以撤退,如果一方進,一方退,
那麼進攻方勝利,撤退方戰敗。
但如果兩方都堅持要進攻,就有可能帶來慘重的傷亡,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破釜沉舟所帶來的第一個效果 就是切斷自己已經有的選項,
相當於是前面講到的懦夫賽局當中,你把方向盤給拔掉, 這時候你知能奮勇向前,沒有退路了。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你還燒船 燒房子,有機會讓敵軍知道你沒有退路,那麼
這個狀況就有點像是懦夫賽局中 你把拔掉的方向盤丟出窗外給對手看。
破釜沉舟再加上燒廬舍 或是燒船,就不再只是自己創造一個承諾機制而已,
還是一個潛在的溝通機制,讓對手知道 我沒有退路了,我的士兵一定會往前殺,
你們究竟要決一死戰還是撤退保命,你們自己評估,後果自負,
敵軍陣營的士氣有可能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渙散了,可能對方有些士兵就怕了。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 你可以透過操作認知來影響對方的心理,
進而改變他們的決策,所以有時候光做還不夠,
你需要把你做的事情用可信的方式說出來,讓對方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