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观察也好,实地观察也好,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 被称之为有控制的观察,通常也都是小组观察活动,
是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典型方法。
社会科学的传统观察方法,这是来自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是对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关系的一个刻画。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进入到研究对象的工作生活场所,通过观察收集数据的方法。
是人类学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也是实地实验方法的一部分。
在参与观察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者对自己角色的把握,
通常我们会依据研究者或观察者在参与中的角色进行考察,
在一个合格的参与观察中,研究者的角色除了从个人转变为观察者之外,
更深层的是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观察者已经被被观察者接纳为他们中的一员,不过呢
被观察者依然明白地知道参与者的研究者身份, 和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观察者已经被被观察者接纳为他们中的一员。
而且被观察者不知道参与者的研究者身份。
在极端的情况下,研究者甚至完全被视为观察对象中的一员,没有任何其它身份。
我们来一个一个地看,先看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这是人类学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指被观察者知道观察者是外来的,也知道他的研究者身份,
不过对于被观察者而言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其实双方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正因为这样的难题,人类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来讲,如果要做人类学的观察,
在进入现场以后,前面的六个月是进入阶段,所做的记录只是序曲,不作数的。
六个月以后才真正地进入到研究性的观察阶段。
为什么是六个月不是七个月,不是五个月呢? 这是一个经验值,还要看具体的情形,比如说在一个
社区生活,即便生活六年也不一定认识所有的人,对不对? 六个月指的是熟人社会的进入时间,一个村庄,一个居落。
经典的例子很多,比如说Malinowski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他进入到土著人的村庄,自己搭一个小窝棚。
变成了当地土著人的一部分,工作两年就是观察, 不过呢,人家知道他在做研究。
费孝通1937年在江苏省吴江县的开悬 工程就住了一个月,同样人家也知道他在做研究。
还有Whyte的街角社会,观察的地点是在波士顿地区一个比较下层的社区,
与街头的小孩们打成一片,人家也知道他在做研究。接下来看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这是传媒观察常用的方式,观察者通常运用掩护 性的身份进入观察场所,比如客户啊,顾客啊,游行示威者呀,
带着隐秘的摄像机做秘访,被观察者 知道观察者是外来的,但却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是记者,
对被观察者而言,可能也知道自己在被观察, 但却不知道是怎样的观察,以及观察的用途是什么。
一个经典的例子,严景耀先生,为了研究北京 监狱犯人的生活 ,把自己变成了囚徒,跟犯人们一块,
人家以为他是真的罪犯,实际上他是在做研究。卧底就跟这差不多,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就是卧底。
在明确了观察者的身份以后,在具体的观察中也有结构式的观察和无结构式的观察之别。
结构式参与观察 指的是在观察中有结构化的观察提纲 ,类似于结构式访谈中的访谈提纲。
或者有结构式的观察问卷,类似于问卷调查中的访员观察。
无结构式的观察,在形式上因为对被观察者知之甚少,因此希望通过参与来了解。
大多数的人类学观察都属于无结构式的观察。
有研究问题,甚至有问题的维度和属性,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收集证据。
因此要先了解一下,摸摸底,摸完底以后,慢慢地也要变成结构式的观察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只有研究问题,没有任何其它的信息。
那也就是只能采用无结构式的观察。参与观察主要依靠的是 观察场景、情境。
在非控制条件下,场景和情境的不确定性,给 观察带来了风险,对参与者而言主要有两类风险,
第一类是研究性的风险。假设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到实地一看,却发现与
预想的差别极大,甚至完全出乎意料,比如说没有发现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数据。
或者即使有关系却极小,找不到 研究问题关联的因素。
由于观察调查大多数是单兵作战,就是 研究者自己在做观察,因此存在极大的造假动机与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学家的数据常常会被质疑的一个背景。
都是研究者自己说的,没有人作证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学后来发展出了另一种研究方式叫做再研究。
比如说某个社区二十年前曾经被人研究过, 过了二十年别的人再去研究。
第二,非研究性的风险,比如说观察者真的变成了被 观察场所的一员,完全陷进去了,或者改变了研究者的属性。
比如说政治属性,宗教属性,婚姻属性。
大家记得有一部美剧叫《国土安全》,芭比,芭比不是就改信伊斯兰教了嘛?
这些风险都是存在的,做参与观察,大家要知道这些。
作为概论性质的课程,课堂上不可能把参与观察讨论得非常细致。
对于有兴趣的同学,我推荐一本小册子Jorgension的 《参与观察法》,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万卷方法中的一本。
了解了参与观察,再来看非参与观察就容易一些了。
非参与观察,指的就是旁观者,仅仅作为观察者存在,相当于旁观者。
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也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人际关系或者群体。作为观察者,
观察研究问题相关的现象、事件、行动,以及关联的数据。
来看例子吧,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选举观察。
我看过台湾的选举,从县市长的选举,北高市长的选举,立法院的选举,以及总统的选举,
我也看过韩国的选举,菲律宾的选举,作为观察员纯粹是观察。
第二个例子行人闯红灯的观察。
任何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都可以做观察。
我们经常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这样的观察,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希望训练自己,
随时随地都可以选择一个小的问题进行观察。
希望大家在课后可以做一些练习,下面我把这一节的内容做一个小节。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是针对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来界定,来说明的。
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有直接的接触, 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之中,
这是人类学最常用的观察方法,也是社会科学收集数据常会用到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则是观察者或者研究者不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或者工作之中。
用旁观者的身份来了解事实收集数据的方法。
这节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