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
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空白_录音}
好,各位同学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解释了 反者道之动相反相成这个部分的
无用之用,今天呢给大家讲道家的另外一个
重要的观点,无为之为
一般人提到道家的"无为而治" 只单从"无"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无为"这是不全面的
在三十七章里面,一开始老子就讲 道常无为无不为
这个"无为"呢是一种手段 达到的目的却是一个"有为"的,也就是"无不为"的这样一个目标
人要想做到"无为",那你得先通过"有为"才能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
所以我们说到这个"无为"啊
首先要对这个"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道德经》的四十一章里面,我们在上文
中曾经引过一个,它的一个重要的哲理
也是一个成语,叫大象无形 "道"像什么,"道"就像风一样
没有形状,虽然没人看见过风,但风却是无处不在的
"道"也是如此,百姓日用而不知
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无处不存在
所以呢 在道家里面讲的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
这个"无"就是"道"的意思,所以我们讲这个"无为"啊
应该正确地理解"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按照"道"的方式去作为
在正式讲这个"无为之为"之前 我先说一下韩非子
对老子这个"无为"的方式的解读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道理,韩非子讲
一个统治者 因为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为君主寻找治国的智慧,为君主
讲述这个治国的大的智慧 所以韩非子讲,一个君主
一个最高的领导者你怎么样才能做到无为呢 上无为,而法无不为
你想做到"无为"的前提,你得把这个法律 规章制定好,有什么事你找它说话
对,法无不为,只有在法无不为的情况下 你这个"上"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这样的一种高的领导的这种状态 如果没有,任何规章制度都没有
那你还想轻轻松松地所谓"无为" 那这就是对事物的一个错误的理解
所以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无"的道理是 大象无形,无为而治
啊无为而治,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下这个"无为"的道理
第一个前面已经讲过了,必须有"有为"的基础
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这种状态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无为"的道理是
不妄为,也就是"狂妄"的"妄" [音乐]
在《道德经》的第十六章 老子非常明确地说,不知常
妄作凶 "常"啊在我们文化里就代表着规律规则,并且
要把这个,对规律规则的理解、 遵守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常态"
你不了解事物的规律规则,你没有把它形成一种 良好的习惯,"妄作"就是瞎折腾胡折腾
"妄作凶",第六十章这句话
被认为是关于这个方面内容的最好的代表
啊经典的警句,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像烹那鲜嫩的小鱼一样 拿它的时候你要谨慎,不能瞎折腾
在油里烹制的时候更要谨慎,不能 频繁地翻腾,不能折腾
那样的话这个鱼就只剩下鱼刺了,就散架了 啊所以首先要不妄为
了解事物的规律规则,不能瞎折腾胡折腾
我们这个民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大跃进是不是?文革是不是
这些妄为的事例,给我们都留下了非常惨痛的这种教训,值得我们去深思
那么"无为之为"的第三点是什么呢?第三点就是"不多为"
做事情
要抓住关键,举重若轻
抓住关键,举重若轻 柳宗元先生啊有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
叫《郭橐驼外传》,郭橐驼就是个有点儿
驼背的人,是种树的 名家、 高手,所种之树无不活也
所以柳宗元就去向他请教,你种树有什么秘诀啊
这个郭橐驼说我没什么秘诀啊 呐,我就是把坑挖好了,把树苗选好了,埋上不管了
到时间剪剪枝就可以了,柳宗元说这不对嘛,这不大家不都是这样嘛
郭橐驼就跟他讲,我看到的别人不是这样 有的人把树埋好了就想,唉你说我有没有
埋好啊,要不然我再晃晃,要不然我再挖出来看看 折腾多了,就把这个树给折腾死了
所以柳宗元就在这个地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叫,政令多繁
今天一个命令,明天一个命令,各种各样繁琐的这种规定啊
不该为的地方,也去为,也去伸手 这就导致了一种"妄为"啊,不该为的
地方,也去为,也去伸手,这就导致了一种"多为" 甚至"妄为"
总理痛斥,证明你妈是你妈 什么意思啊,有人这出国登记啊
啊很着急地,填上了他妈的名字啊 人家让他写证明,证明他妈是他妈
所以总理就是说对这件事情,体现了这个
做事情的时候呢,这种不该伸手的地方也伸手,不该管的地方也管
频繁地,这个导致了对于这个百姓的 这个公民的一种刁难
所以做事情抓住关键,举重若轻,该管的地方管,不该管的地方不管 把这界限要搞清楚,所以我认为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个关键的 内容是不多为,抓住关键举重若轻
从这个角度来讲呢,诸葛亮不能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代表
起码,他不是道家智慧的代表 司马懿曾经逮到一个蜀国的小兵,问你家
的丞相在干嘛啊?蜀国的小兵说我家丞相可累了 二十军棍以上的事全都亲自过问
司马懿就一句话,你家丞相这样岂能久乎?
你领导多大一个军队呀?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全都亲自去管
最后的结果呢?一,自己也受不了 五十岁左右鞠躬尽瘁了
二,没有培养出下面的真正的人才
你凭啥不放手?不练出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 啊当然,你一
鞠躬尽瘁,整个的蜀国也就后继乏人了 所以大家去成都武侯祠的时候会看到这副对联
宽严皆误,后来治蜀 要深思。
这不是在表扬他,这是在批评他 所以我们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抓住关键 举重若轻。
大道至简 简政放权,所体现的恰恰就是 道家的这种智慧。
那最后 呢我们说一下这个无为之为的第四条道理,就是有所不为
[无声] 人要想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
你要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要被一些小的利益所诱惑
什么都想为,那最后就什么都为不好
所以有所不为呀讲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道理是什么呢?
就两个字,舍得 你看这两个字排列的多好,舍得舍得,人要想有所得
必须有所舍 什么都不想舍,那我们就无从获得
最后我们用一个例证,来结束关于这个舍得道理的这个说明
在西方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我也非常喜欢,是这样的 一个人见了上帝之后,他只想搞清楚一个道理
天堂和地狱到底有什么区别? 上帝答应了,带他先看地狱,是这样的
一口大锅摆在中间,里面熬着鲜美的肉跟肉汤
一群饥饿的人手上绑着一个长柄勺子 舀了这个肉和肉汤之后每个人都吃不到嘴里、
喝不到嘴里 一个个饿得嗷嗷直叫,一片愁云惨雾。
好,明白了,这就是地狱 到天堂一看,这人就呆了,天堂和地狱没差别
差别只在于,每个人先把勺子里的肉和汤喂到对面那个人嘴里
对面的人再来喂他,一片祥和,就这么简单 天堂和地狱,只有这么一念之差、
一线之别 人人都自私,但人人都不可以绝对自私
每个人都绝对自私的话,不要说社会发展 最后连自己都没有立足之地。
所谓人人为我,前提是我为人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讲的都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好,我们把无为之为的道理再跟大家概括一下
第一条,无为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有为 有无相生嘛。
第二条,不妄为 第三条,不多为,抓住关键,举重若轻。
第四条 有所不为。
好,各位同学,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