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人事难料的一种惆怅之感 那今后种种呢很难预料
唯有指望未来功成名就 就可以辞官归故里 过着日日与酒相伴醉笑谈欢的一种日子
也许这样的话就会弥补久别的那种遗憾了 东坡跟杨元素刚才说是同乡 平日也许以方言对话
分外地亲切 想到将来就有返乡的一种共识 所以前提是什么?
功成名遂 东坡、杨元素都有积极用事的一种态度
在这样如此恶劣的政治氛围之下 如何能够实现理想
所谓功成名就会不会是遥不可及呢 所谓「何日」这两个字
寄寓很深沈、也寄托着一种无限的感叹 什么时候才能够功成名就、退休还乡
如果这个理想不能达成的话 就意谓着醉笑陪公三万场的那点挚情终究会落空
那现在所说的不过就是一种精神上面的慰藉罢了
将这种纡结不安的情绪拉回到离言上面的时候 就更加珍惜当下
所以东坡后面说了 不用诉离觞 痛饮从来别有肠
那个词 那个「诉离觞」的「诉」有辞酒之意
(整句话)意思说我们现在面对离别之酒呢就不要加以推辞 也不要担心饮醉 因为呢痛饮的人 都是有另外的一个肠子来容纳这个醉酒的
当然然而我们一向都知道东坡是不擅于喝酒的 这里却用痛饮一个词
就可见他压抑心中悲伤的一种情绪
痛饮两个字 我们以前读过在李白的诗歌里面
那种每天一饮三百杯的情怀 杜甫就说他是「痛饮狂歌空度日」
东坡何来痛饮 当然有感于就是功名之事难以达成的无奈
所以所谓的「痛饮从来别有肠」 言外之意就可想而知
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思 那最后呢写酒筵之后送归的时候
看到两个人惺惺相惜的情怀 离别之际外面虽然冷了
但人情却很温馨 他说「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离别的时候对岸沙河塘里面 灯火骤然冷了 烘托了这个时候的凄清的一种心情
眼前送我的人是谁呢 就是令人爱戴的、令人感念的好长官
刚好他的名字他的姓氏 跟以前西晋时候的羊祜是同音的 东坡被送 心情当然是很深的感受
但他这个时候呢 反而用戏谑的语言说出主人杨元素送别的那个情怀
如果不是至亲密友、人世的知己 是很难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幽默的语言不能够轻易使用
东坡巧妙的用典既形容了杨元素因为送别而落泪 也表达了对友人的赞叹
这就是我刚才说东坡用对面言情的手法 不直接说自己难过 却是羊公堕泪
西晋时候羊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臣
镇守襄阳十年(准备)为灭吴做准备 生前虽然未能达成他的愿望
但因为他以仁爱为本 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在他去世之后人民就在山上建碑来纪念他 凡路过岘山的人看到这个碑 读到碑文
莫不感叹、伤心而堕泪 东坡借羊祜的事情来赞赏那个杨元素
而羊祜施德政于民 不也正是东坡等人 他们做为地方官的共同的心愿呢
我们看看这两阕词 比较一下东坡面对前后任太守的一种态度
陈襄曾经推荐苏东坡在朝廷 东坡跟述古就有师友之情谊、很多敬重之意
反映在杭州词的 就是一种比较深切委婉的一种情思
借景言情 化淡淡的离愁为亲远之境 至于面对杨绘(杨元素)
杨绘(杨元素)为人忠直
与东坡就多了一份乡谊 所以东坡写给杨元素的一个词表达得就比较爽朗、豪宕
而能在其中表达更深刻的功名之恋、故乡之情 还有人事沧桑之感
用(的)语言就比较真切自然
所以面对两个对象关系不同 发而为文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者就导引出东坡清丽的词风 而后者就引发了东坡豪宕的一种气格
日后东坡词就有「豪」还有「清」的这种意境都是从这里开端的